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2年, 第2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2-10-26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实验方法学
    专题论著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冠心病相关抑郁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研究
    秦合伟, 刘萍
    2012, 2 (5):  1-4. 
    摘要 ( 2096 )   PDF(1025KB) ( 1708 )  
    目的: 观察以益气活血解郁立法,以自拟通心解郁方治疗冠心病相关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冠心病相关抑郁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与对照组各35例。中药组采用通心解郁方加减,对照组采用氟西汀,两组均维持冠心病基础西药治疗,以8周为一个疗程。观察病人治疗前后相关症状证候、心电图、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HAMD)、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及中医单项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两组病例在心绞痛疗效、证候疗效、HAM和SDS量表评分,以及中医单项症状疗效评分方面,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差异(P<0.05),并且中药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两种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的抑郁症状,并且中药组优于对照组;中药组在改善冠心病心绞痛症状的同时,还能够改善患者全身其他症状,并能改善抑郁症评分,减轻患者抑郁症状,降低抑郁症对冠心病的影响,表明中医药治疗治疗冠心病相关抑郁症具有明显的优势。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58例儿童后颅窝肿瘤病例的回顾性分析
    李奇峰, 江峰, 赵阳, 马杰
    2012, 2 (5):  5-7. 
    摘要 ( 3389 )   PDF(1006KB) ( 1588 )  
    目的:分析儿童后颅窝肿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类型,探讨手术方式及外科治疗相关问题。方法:对58例行手术治疗的后颅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儿童颅内肿瘤以男性多见,女性较少;肿瘤以髓母细胞瘤、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较多,临床表现与患者年龄、肿瘤部位有关;第四脑室及小脑蚓部肿瘤主要采用枕下正中入路,小脑半球肿瘤主要采用旁正中入路或枕下正中入路,桥小脑角区肿瘤主要采用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结论:手术切除为后颅窝肿瘤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及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术方式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如有残留辅以伽玛刀、x刀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常需放疗、化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方法学
    TreadScan步态分析系统在评价大鼠脊髓挫伤模型中的应用
    张 思, 顾 兵, 王烁宇, 李华南, 张国福, 张水印
    2012, 2 (5):  8-18. 
    摘要 ( 4780 )   PDF(4828KB) ( 2799 )  
    目的:探讨TreadScan步态分析系统在评价大鼠脊髓挫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连有PinPoint™精密接触传感器的BenchmarkTM立体定位颅脑撞击器制备脊髓挫伤大鼠模型。利用Image J图像分析软件测定伤后30 min损伤中心及其邻近区域的初始损伤体积。应用TreadScan步态分析系统描述术前及伤后7,14,21,28 d大鼠的行为学特征。采用Harris氏HE染色结合Luxol固蓝染色技术观察伤后1,7,14,28 d损伤组织的形态学改变。结果:模型组脊髓初始损伤体积为(4.17 ± 0.1)mm3(X±s, n=5),范围在4.02至4.32 mm3之间,呈近似正态分布。与术前比较,模型组术后各项行为学参数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伤后模型组脚印面积、步长、瞬间跑速、正常步序比均下降显著(P<0.05),而跨步时间、摆动时间、后脚脚间距、最小纵向偏差均显著上升(P<0.05)。伤后1 d除损伤中心外,邻近区域组织形态基本完好。但是随时间延长,模型组组织溃变和髓鞘脱失的严重程度显著高于假手术组,且有向周边蔓延趋势。结论:采用连有PinPoint™精密接触传感器的BenchmarkTM立体定位颅脑撞击器制备的脊髓挫伤大鼠模型具有良好的重复性。应用TreadScan步态分析系统能够客观准确的评价大鼠SCI后的运动功能。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退行性疾病潜在致病肺炎衣原体蛋白Cpn0147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的构建
    贾晓晖, 田颖新, 田敏, 韩小东, 贾天军
    2012, 2 (5):  19-23. 
    摘要 ( 1926 )   PDF(1355KB) ( 1719 )  
    目的:构建Cpn0147酵母双杂交诱饵载体,为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其相互作用的蛋白奠定基础。方法: 应用PCR扩增技术获得Cpn0147基因片段,克隆入pGBKT7载体,鉴定构建是否成功,确定构建成功后将重组载体pGBKT7-Cpn0147转入AH109及Y187酵母中,进行诱饵载体的毒性及自激活活性分析。结果:Cpn0147诱饵载体构建成功,且该诱饵载体无自激活活性,对两种宿主酵母细胞无毒性。结论:诱饵载体pGBKT7-Cpn0147可用于酵母双杂交系统,为进一步筛选与之相互作用蛋白提供了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著
    抑郁症相关受体、细胞因子及信号通路的研究进展
    董栋,王蕊
    2012, 2 (5):  24-30. 
    摘要 ( 2980 )   PDF(1111KB) ( 2347 )  
    抑郁症是指某种不愉快的心境和一定身体器官的功能紊乱,是一种精神病理状态。迄今为止对抑郁症的治疗,及病因的研究已有一定的进展。目前的研究认为抑郁症的发生与五羟色胺系统、多巴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紊乱有关,大量的文献报道了单胺类神经递质与抑郁症的发生和治疗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研究也发现谷氨酸、糖皮质激素等非单胺类系统也与抑郁症有密切的关系。也有大量的报道称,在抑郁症患者脑中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的活性是降低的,而且抑制该酶的活性在动物模型上可表现出类似抑郁的行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抑郁症患者及抑郁症动物模型血液中的水平与正常对照相比均有明显的下调,而且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在抑郁动物模型上有抗抑郁的作用。本文主要对近期与抑郁症相关的受体、细胞因子及细胞通路研究进行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成人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和药物治疗进展
    刘治军
    2012, 2 (5):  31-39. 
    摘要 ( 2232 )   PDF(1131KB) ( 2657 )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神经发育异常疾病,绝大多数儿童期的ADHD患者将持续带入到成人期。2012年由美国精神病学协会颁布的DSM-5首次给出了成人ADHD的诊断,规范了成人ADHD的治疗。目前主要的治疗药物包括哌甲酯、苯丙胺类神经兴奋剂类,托莫西汀、安非他酮和三环类抗抑郁药等非兴奋剂类,其它药物如文拉法辛、瑞波西汀、莫达非尼、奥卡西平、普萘洛尔等也被尝试用于治疗成人ADHD,并取得一定疗效。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抑制剂对心脑血管系统疾病的影响  
    杨辉, 谭晓虹
    2012, 2 (5):  40-44. 
    摘要 ( 2491 )   PDF(1078KB) ( 2109 )  
    花生四烯酸(arachidonic acid,AA)可被细胞色素P450代谢为环氧花生四烯酸(epoxyeicosatrienoic acids,EETs)。后者具有促进血管生成,抑制炎症过程及血小板聚集等多种生理活性。EETs被可溶性环氧化物水解酶(solubleepoxidehydrolase,sEH)迅速降解,生物活性降低。因此,抑制sEH可作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靶点,本文就sEH抑制剂对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及缺血性脑卒中、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等疾病的作用及机制做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长时程增强现象与中枢受体
    董晓华, 孟宪勇, 张丹参
    2012, 2 (5):  45-50. 
    摘要 ( 2946 )   PDF(1100KB) ( 2136 )  
    中枢突触是神经系统中细胞间信息传递和加工的基础环节,中枢突触传递的长时程增强(long-term
    potentiation,LTP)现象是研究突触可塑性的有效模型,也是研究学习记忆神经机制的重要指标。LTP的诱导和维持机制十分复杂,很多中枢递质及受体都影响LTP的产生,本文将影响LTP产生的相关中枢受体做一综述,预期对本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沉默突触的激活机制及其功能意义  
    蔡靓, 苏朝芬, 罗焕敏
    2012, 2 (5):  51-56. 
    摘要 ( 3378 )   PDF(1116KB) ( 2374 )  
    沉默突触(silent synapse)是指具有突触结构,但在生理情况下没有传递功能的突触。沉默突触在某些情况下能转变为功能性突触并能增加突触联系(即能与其他末梢形成新的突触)。突触功能与结构上的变化统称为突触的可塑性,它的这一性质与神经修复、记忆改善等过程密切相关。所以,研究沉默突触的形成、功能、激活机制等,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神经胶质瘤药物治疗的中药有效成分研究进展
    郝军荣,沈丽霞
    2012, 2 (5):  57-64. 
    摘要 ( 3983 )   PDF(1134KB) ( 2799 )  
    神经胶质瘤是神经系统肿瘤中发病率最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恶性肿瘤。随着对中药抗肿瘤的深入研究,中药抗癌越来越受医药界重视。近年来对肿瘤本质的逐渐阐明加速了抗肿瘤新药的开发,出现了多种抗神经胶质瘤药物。本文综述了近十年来治疗神经胶质瘤的中药有效成分,以及各有效成分抗肿瘤机制的研究进展,为抗神经胶质瘤中药的研发及临床使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