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过刊目录

    2011年, 第1卷, 第5期
    刊出日期:2011-10-26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论文
    专题论著
    综述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原人参三醇组皂苷和人参皂苷-Re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李东薇, 窦德强
    2011, 1 (5):  1-7. 
    摘要 ( 4039 )   PDF(1227KB) ( 2426 )  
    目的:探讨原人参三醇组皂苷(protopanaxatriol group,PPT)和人参皂苷-Re对1-甲基-4-苯基-吡啶阳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ion, MPP+)诱导的人多巴胺能神经母细胞瘤系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PPT和人参皂苷-Re预处理细胞,以及不同体积分数的PPT和人参皂苷-Re含药血清预处理细胞,采用噻唑蓝(methylthiazolyl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e,MTT)法检测细胞活力,计算细胞存活率,分别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5 µmol·L-1和10 µmol·L-1的PPT和人参皂苷-Re可以增加细胞存活率(与模型组比较, P<0.05),体积分数10%的PPT和人参皂苷-Re含药血清能显著增加细胞存活率(与模型组比较,P<0.001)。结论:PPT和人参皂苷-Re对MPP+诱导的SH-SY5Y细胞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具有潜在的抗帕金森病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氨基酸水平的影响
    张夏微, 张丹参, 薛贵平, 赵一洁, 金灿
    2011, 1 (5):  8-13. 
    摘要 ( 3927 )   PDF(985KB) ( 2547 )  
    目的:研究雌二醇对去卵巢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内氨基酸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术(OVX, ovariectomy)建立大鼠雌激素缺乏模型,于OVX后第7周每日皮下注射(sc)雌二醇75, 300μg•kg-1至第16周。第15周通过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第16周处死大鼠,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大鼠前皮层和海马的4种氨基酸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OVX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下降,前皮层和海马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含量及谷氨酸/γ-氨基丁酸(Glutamic acid/γ-aminobutyric acid, Glu/GABA)明显下降;与模型组相比,雌二醇75μg•kg-1治疗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改善,其前皮层和海马Glu含量及Glu/GABA明显升高;而雌二醇300μg•kg-1治疗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无明显改善,其前皮层Glu/GABA明显增加,但海马Glu/GABA无明显变化。.结论:雌二醇75μg•kg-1改善去卵巢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其增加脑内尤其是海马Glu/GABA比值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注射用地龙冻干粉针对大鼠颈动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梁超,刘冬洁,高瑞辰,韩丽敏,曲轶,沈鑫,朱久新,侯云龙
    2011, 1 (5):  14-18. 
    摘要 ( 2684 )   PDF(900KB) ( 2408 )  
    目的:评价注射用地龙冻干粉针的抗血栓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40只,利用血栓生成仪复制颈动脉血栓模型,模型成功后72h,将动物随机分成空白组、地龙冻干粉针1.8,0.9mg•kg-1剂量组及阳性药疏血通注射液对照组,每组10只,各组大鼠分别尾静脉注射(iv)生理盐水、地龙冻干粉针1.8,0.9mg•kg-1剂量溶液和疏血通注射液(0.1mL•kg-1)12天后,剥离颈动脉血栓,测定血栓重量,并对各组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利用ELISA法测定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issue 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含量,采用观察法测定各组大鼠的凝血时间(clotting time,CT)、血浆复钙时间(recalcification time,RT),利用血小板聚集仪测定血小板最大聚集率。结果:与空白组相比较,地龙冻干粉针1.8mg•kg-1剂量组大鼠血栓重量显著减少(P<0.05);阳性药疏血通组与地龙冻干粉针0.9mg•kg-1剂量组大鼠血浆t-PA含量显著升高(P<0.05);阳性药疏血通组、地龙冻干粉针1.8mg•kg-1剂量组大鼠CT、RT显著延长(P<0.05),0.9mg•kg-1剂量组RT显著延长(P<0.05),且地龙冻干粉针对RT延长呈剂量依赖性。结论:注射用地龙冻干粉针具有显著的溶解血栓的作用,并能够抑制内源性凝血途径,溶血栓作用可能与提高血浆t-PA含量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黄芩茎叶总黄酮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凋亡蛋白表达和超微结构的影响
    赵淑敏, 孔维, 张树峰, 陈萌, 郑小影, 孔祥玉
    2011, 1 (5):  19-26. 
    摘要 ( 3698 )   PDF(1426KB) ( 2135 )  
    目的:探讨黄芩茎叶总黄酮(Scutellaria baicalensis Stem-leaf Total Flavonoid,SSTF)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不同剂量SSTF预处理实验大鼠,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照Zea Longa 5分制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氯化三苯四氮唑(Triphenytetrazolium chloride,TTC)染色法观测大鼠脑组织梗塞体积,免疫组化法检测大脑神经元凋亡基因蛋白的表达,电镜下观察大脑神经元超微结构损伤变化。结果:不同剂量的SSTF可不同程度减轻神经功能缺损;明显上调Bcl-2基因蛋白表达,下调Bax蛋白表达;神经元各种细胞器特别是线粒体损伤减轻,且随剂量加大改善越明显。结论:SSTF预处理可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的神经元损伤,具有预防性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题论著
    百草枯致神经细胞凋亡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
    田小菲, 李建锋, 庞灏
    2011, 1 (5):  27-33. 
    摘要 ( 3672 )   PDF(932KB) ( 2158 )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 PD)是一种以黑质纹状体中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丢失为特征的神经变性疾病,其发病原因至今不详。多年来,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一直是PD发病机制中研究争论的热点,然而,自发性的PD缺乏遗传因素的迹象,这就使环境因素在PD的病因学中占据了优势地位。百草枯(Paraquat, PQ)是一种结构与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 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 MPTP)的活性代谢物1-甲基-4-苯基-吡啶(1-methyl-4-phenylpyridinium, MPP+)相似的化学物质,而MPP+可诱导神经细胞发生毒性改变,促进神经细胞凋亡机制的发生。目前,有大量文献报道,农业中经常使用的除草剂PQ是PD发病的危险因素之一。本文提出以PQ诱导SH-SY5Y细胞为模型,进行PQ导致PD发病的机制研究。以确定PQ是通过类似于MPP+诱导细胞凋亡途径导致PD的发病,还是通过引起细胞内氧化应激的发生或者线粒体功能障碍、蛋白酶体异常等途径导致了PD的发病。并且,进一步研究PQ导致PD发生的分子机制,将对PD的预防和治疗有其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au蛋白异常导致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Tau蛋白病的机制与研究进展
    李礼轩, 李晓辉
    2011, 1 (5):  34-39. 
    摘要 ( 4220 )   PDF(704KB) ( 2937 )  
    Tau蛋白是神经细胞特有的微管相关蛋白,其基本功能是促进微管蛋白组装成微管,维持正常神经轴突运输及微管稳定性。既往基于尸检发现脑部神经纤维缠结(neurofibrillary tangles,NFTs) 与神经元死亡、细胞形态异常及凋亡之间呈良好的平行关系,因而NFTs被认为是引起神经退行性Tau蛋白病的重要原因,并认为与Tau蛋白的过磷酸化有关;但新近发现单纯Tau蛋白磷酸化并不足以形成NFTs,还必须有其他诸如糖基化、脯氨酸异构化、泛素化等翻译后修饰机制的协同,其他如Tau蛋白基因突变、自噬的抑制等也与NFTs形成有关。尤其是最近采用转基因活体动物和多光子影像技术的研究显示,NFTs可能只是疾病晚期的临床表现,而可溶性的Tau蛋白才是启动下游病理反应的关键因素。更为引人注目的是,抑制Tau蛋白还可以阻止Aβ引起的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记忆损害,换言之即Aβ的毒性是Tau蛋白依赖性的。随着近期对Tau蛋白异常介导神经退行性Tau蛋白病及其机制的新认识以及以Aβ为靶点的药物研发宣告失败,人们愈来愈重视以Tau 为靶点的药物开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突触内外NMDA受体的分布调控及其生物学功能
    楚世峰,陈乃宏
    2011, 1 (5):  40-48. 
    摘要 ( 8459 )   PDF(790KB) ( 4533 )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受体)历来被认为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介导钙离子内流,增强突触可塑性,提高神经元兴奋性;另一方面,它的过度开放导致钙离子过量内流,形成钙超载,引起细胞功能紊乱,诱发凋亡,或启动细胞死亡信号转导途径。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NMDA受体的生物学效应并不完全取决于其开放程度,不同部位的NMDA受体可激活不同的信号转导通路,产生相反的生物学效应。其中突触上的NMDA受体活化可通过作用于细胞核内的钙离子信号转导通路,发挥保护神经细胞的作用;而突触外的NMDA受体则可诱发细胞的凋亡甚至死亡途径。两者之间的失衡是神经系统疾病发病的主要机制之一,例如在老年痴呆以及亨廷顿氏病中,均发现有NMDA受体分布的异常。因此,调控NMDA受体的分布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右旋美托嘧啶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保护作用
    胡敏, 何治
    2011, 1 (5):  49-55. 
    摘要 ( 5155 )   PDF(714KB) ( 3450 )  
    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其致残率和死亡率均高,严重影响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而脑缺血缺氧时,神经元会出现损伤和死亡。现有大量研究证明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能保护大脑神经元免受缺血/再灌注的损伤,但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确切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α2-肾上腺素受体的激活有关。右旋美托嘧啶就是一种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具有一定的神经保护作用。本文就缺血性脑血管病病理生理演变过程、右旋美托嘧啶的分子药理学及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作一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硝化应激参与介导缺血性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黄继云,韩峰
    2011, 1 (5):  56-64. 
    摘要 ( 4737 )   PDF(757KB) ( 3149 )  
    硝化应激(nitrosative stress)指机体对活性氮族(reactive nitrogen species,RNS)的高应激性,主要表现为病理过程中过氧亚硝基阴离子(peroxynitrite,ONOO-)过量生成,从而诱发细胞内蛋白质酪氨酸硝基化等分子事件,并最终导致细胞损伤或凋亡级联反应。缺血性脑损伤病理过程中,硝化应激稳态失衡与血脑屏障及神经血管单元破坏密切关联,近年来以抗硝化应激来进行神经血管保护的药物研究受到关注。通过减少ONOO-生成和清除过多的ONOO-来对抗硝化应激损伤将有可能成为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策略之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