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刊:1984年(双月刊)
主办单位:河北北方学院
     中国药理学会
主  编:张丹参
编辑出版:《神经药理学报》编辑部
发行范围:国内外公开发行
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5-1396
国内标准刊号:CN 13-1404/R
电话/传真:0313-4029566, 0313-4029195
编辑部邮箱:neuropharm2011@126.com
2024年, 第14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8-26 上一期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基于Box-Behnken 设计- 响应面法优化槲寄生提取工艺研究
张奡锴, 李文杰, 董扬扬, 褚寒冰, 董学海, 赵丽艳, 张万明, 张元元
2024, 14 (4):  1.  DOI: 10.3969/j.issn.2095-1396.2024.04.001
摘要 ( 17 )   PDF(2015KB) ( 25 )  
目的:采用Box-Behnken 设计- 响应面法,以两种活性成分综合含量为评价指标,优化槲寄生提取工艺。 方法:以紫丁香苷、高圣草素-7-O-β-D- 葡萄糖苷含量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 设计- 响 应面法对槲寄生提取工艺的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液料比进行优化。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UPLC)对14 个产地的槲寄生中的两种活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槲寄生最佳提取 工艺为:71% 乙醇- 水溶液,液料比25:1,提取时间67 min。通过最佳提取工艺测得,紫丁香苷与高圣草素-7-O- β-D- 葡萄糖苷权重占比为7:3 时,综合含量平均值为571.7 μg·g-1。紫丁香苷、高圣草素-7-O-β-D- 葡萄糖苷的 含量范围分别为128.7~662.8 μg·g-1、77.24~801.8 μg·g-1。不同产地槲寄生中紫丁香苷、高圣草素-7-O-β-D- 葡 萄糖苷含量不同,其中四川产地槲寄生中高圣草素-7-O-β-D- 葡萄糖苷含量相对较高为0.84 mg·g-1,安徽产地槲 寄生中紫丁香苷含量相对较高为0.47 mg·g-1。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分离效果好、结果稳定可靠, 可为槲寄生的有效成分提取、质量评价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AV1 和CAV2 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生存、免疫的影响
曹欣然, 樊建春, 王霞, 刘训涛, 张斌
2024, 14 (4):  9.  DOI: 10.3969/j.issn.2095-1396.2024.04.002
摘要 ( 13 )   PDF(3364KB) ( 2 )  
目的: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筛选出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HNSCC) 的关键生物标记物CAV1 和CAV2,并探究其在HNSCC 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临床预后价值。方法:本研究中,我 们首先基于GEPIA 数据库比较了caveolins 及cavins 在HNSCC 的差异表达情况,随后同时在Ualcan 平台分析 了caveolins 及cavins 家族中差异基因与临床表型的关系;比较与临床表型相关的差异基因与HNSCC 生存的 关系;此外还进行了CAV1 与CAV2 的富集分析及免疫浸润分析。结果:GEPIA 数据库分析显示CAV1、CAV2、 CAVIN2、CAVIN3 等存在显著相关性,其中CAV1、CAV2 与临床表型显著相关且能显著影响HNSCC 患者生 存预后。GSEA 富集分析显示CAV1 主要上调IL-17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NOD-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CAV2 主要上调NOD-like receptor signaling pathway、PI3K-Akt signaling pathway。 免疫浸润分析表明CAV1 及CAV2 能显著改变HNSCC 肿瘤免疫微环境,与多种免疫细胞浸润存在相关性。结论: CAV1 与CAV2 在HNSCC 中高表达,是与免疫侵袭相关的独立预后因素,可作为确定HNSCC 患者的免疫侵袭 相关预后的候选预后标志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HPLC 法测定五种产地地龙中次黄嘌呤和肌苷的含量
王晖, 王脉, 梅艳飞, 史玉洁
2024, 14 (4):  18.  DOI: 10.3969/j.issn.2095-1396.2024.04.003
摘要 ( 15 )   PDF(1161KB) ( 2 )  
目的:建立地龙中次黄嘌呤与肌苷含量的测定方法,测定五种产地地龙成分,为地龙成分的提取工艺 研究、质量分析探索新型高效的研究方法。方法:建立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分析方法。色谱柱Agilent extend C18 色谱柱,4.6 mm × 250 mm,粒径:5 μm。流动相为甲醇 -0.2% 磷酸,波长选择254 nm,进样量选择20 μL,柱温为30 ℃,使用梯度洗脱法,建立次黄嘌呤和肌苷的标准曲线,进行精密度试验,稳定性试验,重复性试 验,加样回收试验等方法学考察。结果:次黄嘌呤标准曲线:y = 78.819x + 245.92,R2 = 0.999 9, 在 10.08~161.28 μg·mL-1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 肌苷标准曲线:y = 56.566x + 68.333, R2 = 0.999 5, 在 20.08~321.28 μg·mL-1 范围内呈良好线性关系。实验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良好,计算得到次黄嘌呤的平均回收率为 95.43%,RSD 值 为 1.52% (n=6);肌苷的平均回收率为 99.86%,RSD 值为 2.36% (n=6),广东、河南、海南、上海、广西五种产地地龙 的次黄嘌呤含量分别为:0.533 5、0.346 8、0.687 4、0.569 4、0.794 5 mg·g-1 ;肌苷含量为:1.562 5、 0.567 4、1.126 7、 0.843 6、1.284 9 mg·g-1。结论:建立的HPLC 高效液相色谱法,梯度洗脱效果较好,实验准确度良好,精密度良好, 稳定性良好,重复性高,是一种高效的分析测定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MRI 灌注成像影像学评价
咸耀林, 黄荣荣
2024, 14 (4):  23.  DOI: 10.3969/j.issn.2095-1396.2024.04.004
摘要 ( 10 )   PDF(1657KB) ( 3 )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同时采用MRI 灌注成像从影 像学角度进行疗效评价。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80 例急性脑梗死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 组,各40 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按照临床路径开展治疗,均给予降压、降糖、调脂、营养神经、抗血小板聚集等药 物。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100 mL 静脉滴注治疗,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血 塞通注射液200 mg 加入5%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静脉滴注。对比两组患者入院当天、分组治疗10 d 后的美国 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 指 数(Barthel Index, BI)评分以及给予MRI 灌注成像相关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97.50% vs 77.50%,P<0.05);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BI 评分均较治疗前上升,差异有统计学 意义(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感兴趣区的衰减指数均明显降低,平均扩散系数明显 升高(P<0.05),且治疗组数据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分组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脑血容量、脑血流量均明显 优于对照组(P<0.05);基于Pearson 相关性分析可知,治疗组治疗后平均扩散系数(r=-0.503,r =0.482)、衰减指数 (r=-0.487,r=0.414)、脑血容量(r=-0.527,r =0.402)及脑血流量(r=-0.625,r=0.516)与NIHSS 评分和BI 评分均有 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基于多模态MRI 成像结果可证实丁苯酞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 的效果良好,展现治疗前后病灶区域平均扩散系数和衰减指数的差异变化,直观反映容积比各向异性和部分各向 异性的变化以及脑血流量和脑血容量的改善,且上述指标的变化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 生活能力变化的相关性良好,提示多模态MRI 成像结果可作为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评价提供可靠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益肾补肝健骨方联合依降钙素治疗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对骨代谢及氧化应激影响
戴秀霞, 林海洋, 苏子镇, 邱英杰, 苏丽云, 陈丽凤
2024, 14 (4):  29.  DOI: 10.3969/j.issn.2095-1396.2024.04.005
摘要 ( 10 )   PDF(1089KB) ( 2 )  
目的:探讨益肾补肝健骨方联合依降钙素治疗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及对骨代谢及氧化应激的 影响。方法:80 例骨质疏松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肌内注射依降钙素,10 IU·次-1,2 次·周-1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益肾补肝健骨方治疗,两组均治疗6 个月。比较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骨密度、骨痛情况[ 视 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骨代谢指标[ 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 PINP)及Ⅰ型胶原交联C- 末端肽(type I C-terminal cross linked peptide, CTX-1)] 和血清氧化应激指 标[ 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及高级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 AOPP)]。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更高(97.50% vs 82.50%,P<0.05),VAS 评分更低(P<0.05)。治疗后,两组PINP 均上升 (P<0.05),且观察组更高(P<0.05);两组CTX-1 均下降(P<0.05),且观察组更低(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肾补肝健骨方辅助西药治疗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 骨代谢及氧化应激情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声微泡辅助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探讨
马洁华, 王慕通, 郭帆, 刘旭, 王悦瑶, 赵宇, 张辉
2024, 14 (4):  34.  DOI: 10.3969/j.issn.2095-1396.2024.04.006
摘要 ( 7 )   PDF(1110KB) ( 2 )  
目的:探讨超声微泡辅助治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 再灌注模型,取造模成功的 40 只大鼠随机分为微泡组(超声辐照+ 微泡+ 溶栓)和对照组(超声辐照+ 溶栓) 各 20 例。 2 组大鼠均以 1 次·d-1 的频率接受治疗,持续治疗 15 d。溶栓治疗结束后,比较 2 组血栓清除评分、神经损伤 严重情况、脑组织含水率。结果:分组后 3、6 h 微泡组血栓清除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分组后 10、15 d 微泡组 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s, mN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分组后 8 d, 微泡组脑组织含水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超声联合微泡用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有助于血栓的清除,能 够减轻神经损伤及脑组织含水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苯二氮卓类药物在慢性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合理性与规范性分析
黄俊华
2024, 14 (4):  38.  DOI: 10.3969/j.issn.2095-1396.2024.04.007
摘要 ( 18 )   PDF(1063KB) ( 2 )  
目的:分析苯二氮卓类药物在慢性失眠症患者中的应用合理性与规范性。方法:选取148 例2022 年11 月~2023 年11 月乐安县人民医院门诊的慢性失眠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电子处方资料,观察苯二氮类 药物使用情况,评价苯二氮类药物使用的合理性与规范性。结果:148 例患者中55 例使用苯二氮类药物,其 中阿普唑仑片处方最多,为48 张(32.43%),氯硝西泮片5 张(3.38%)、地西泮片2 张(1.35%),大多数慢性失眠患 者处方为非苯二氮类药物(93 例,62.84%);苯二氮类药物用药不规范情况中以处方书写不规范居多,重复用 药、用药时间过长、用药范围不适宜、配伍禁忌等情况出现较少;阿普唑仑片、氯硝西泮片、地西泮片药物利用指数 (drug utilization index, DUI)均<1,药物使用具有合理性。结论:乐安县人民医院慢性失眠症患者应用苯二氮类药物治疗的整体过程具有合理性与规范性,部分不足还需进一步提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高热惊厥病因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郝雪南, 杨磊, 赵文雅, 张炜
2024, 14 (4):  42.  DOI: 10.3969/j.issn.2095-1396.2024.04.008
摘要 ( 19 )   PDF(1059KB) ( 3 )  
高热惊厥(febrile seizures, FS)是指体温高于或等于38.5℃且无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及其它癫痫病因的 惊厥,FS 的全球总人群发病率为2%~14%,是儿童时期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之一,也是惊厥最常见的原因。FS 具有年龄依赖性,多见于6 个月至5 岁的儿童。目前FS 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但已知多种因素可诱发FS 的发生, 如体温异常、年龄和脑成熟程度、遗传因素等。此外,感染和其他因素也可诱发FS 的发生。目前FS 的治疗主要 抗癫痫药物为主,该文通过分析FS 的病理生理学机制,重点总结了FS 病因和治疗的研究进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药治疗薄型子宫内膜的研究进展
李娜, 赵翠英
2024, 14 (4):  49.  DOI: 10.3969/j.issn.2095-1396.2024.04.009
摘要 ( 16 )   PDF(1012KB) ( 3 )  
子宫内膜薄是引起月经过少、反复流产、不孕等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该疾病治疗困难且早期不易发 现。该文通过回顾近年来研究文献发现,中医药治疗薄型子宫内膜(thin endometrium, TE) 临床疗效佳、副作用 少,其不仅能直接作用于子宫内膜促进相关因子的表达、抑制炎症因子、调节体内雌激素水平、促进细胞增殖或 凋亡、增加内膜容受性,并且还能调控多种信号通路,多靶点、全方面的治疗TE。目前临床研究表明,单纯内服中 药、单纯外治法、中医内外联合及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方式能够有效治疗薄型子宫内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Tau 蛋白在阿尔茨海默病中对线粒体的影响
姚思凡, 张鑫, 沈丽霞
2024, 14 (4):  54.  DOI: 10.3969/j.issn.2095-1396.2024.04.010
摘要 ( 26 )   PDF(1084KB) ( 5 )  
Tau 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在生理上促进微管的组装和稳定,并参与神经元发育、轴突运输和神经 元极性。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中,Tau 蛋白经历了病理修饰,其中可溶性Tau 组装成不可 溶性的细丝,导致突触失效和神经退行性病变。线粒体是神经元中最重要的细胞器,是主要的能量来源,通过氧 化磷酸化提供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维持正常的神经元稳态和功能。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线粒体功能障碍在AD 的发病机制中起着关键作用。对神经元中的线粒体生物能学、转运和形态产生负面影响, 导致AD 的突触损伤和认知能力下降。Tau 蛋白被证明与线粒体蛋白相互作用,损害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的形 态和自噬,导致神经毒性。该文就Tau 蛋白对线粒体的影响在AD 的损伤作用以及机制作一综述。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